从手机到新能源汽车:PET保护膜如何“跨界”守护我们的生活?
PET 保护膜凭借基材稳定、胶层适配灵活、功能涂层可定制的核心优势,先在手机等消费电子领域站稳脚跟,随后通过技术迭代适配新能源汽车的复杂工况与多元防护需求,实现跨界应用。以下从技术迁移逻辑和具体应用场景,解析它如何分别守护手机使用和新能源汽车生产、驾驶等环节,进而全方位守护生活:
消费电子领域的技术积淀,筑牢跨界基础
手机领域对 PET 保护膜的严苛需求,为其跨界新能源汽车领域积累了关键技术。一方面,针对手机曲面屏、折叠屏,PET 保护膜实现了硅胶胶层与超薄基材的适配突破,解决了曲面贴合易产生气泡、高温环境下撕下留残胶等问题,其耐高温(-40℃~200℃)的特性也得到验证。另一方面,为满足手机屏幕防刮、防眩光、防指纹等需求,行业开发出硬化涂层(硬度可达 9H)、AF 疏水涂层等技术,这些技术后续均成功迁移至汽车相关场景。比如华为、苹果手机的屏幕防眩光、防指纹 PET 保护膜技术,就为车载屏幕防护提供了成熟参考。
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多元跨界应用
从汽车零部件生产到驾乘体验保障,PET 保护膜针对不同场景实现了定制化防护,覆盖多个核心环节:
车载显示系统防护:新能源汽车的中控屏、仪表盘、抬头显示(HUD)玻璃等,对显示清晰度和稳定性要求极高。PET 保护膜通过定制功能涂层,完美适配这些需求。例如为仪表盘开发的磨砂 PET 保护膜,可减少驾驶时的反光;为 HUD 玻璃定制的防眩光 PET 保护膜,通过优化涂层折射率能让投影清晰度提升 15%;同时,高透光特性确保屏幕显示效果不受影响,防刮涂层也能抵御日常触碰造成的划痕。
车身及零部件生产防护:新能源汽车的车身金属部件、精密电子零部件在生产、运输和涂装过程中,易受刮擦、静电和灰尘影响。PET 保护膜针对这些场景提供了专项防护,比如防静电 PET 保护膜可将表面电阻控制在 10⁸ - 10¹¹Ω,避免静电吸附灰尘影响零部件装配精度;耐高温的硅胶 PET 保护膜能承受汽车涂装时的高温环境,涂装后撕下无残胶,保障车身漆面和零部件表面洁净度。
电池组件防护: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,其安全性至关重要。厂商为新能源汽车电池组件开发了耐高温 PU 胶 PET 保护膜,可抵御电池工作时产生的热量,同时起到一定的隔热、防腐蚀作用,减少外部环境对电池组件的损伤,间接保障汽车行驶安全。而随着新能源汽车电池隔热膜需求增长,2025 年该类 PET 保护膜渗透率预计已达 28%。
车窗玻璃防护:车载玻璃作为外观和交互核心部件,PET 保护膜通过纳米级二氧化硅粒子分散技术,形成均匀凹凸结构的防眩光涂层。这种涂层既能散射强光消除眩光,提升驾驶时的视觉舒适度,又能保持表面硬度(铅笔硬度≥3H),抵御行驶中碎石、沙尘等对玻璃的轻微撞击和刮擦,且通过了汽车级耐候性测试,长期使用不会出现黄变等问题。
综上,PET 保护膜以 “基材 + 胶层 + 功能涂层” 的模块化技术为核心,从手机的小尺寸精密防护,成功跨界到新能源汽车的多场景复杂防护,既推动了两大行业的产品品质提升,也通过保障电子产品耐用性、汽车行驶安全性,深度融入日常生活并提供全方位守护。
总投资30亿元规划产能4GWh,赛科动力硫化物全固态电池项目宜宾投产
2025年11月10日,四川赛科动力科技有限公司固态电池项目(一期)在宜宾长江工业园正式投产,标志着我国固态电池产业化进入加速阶段。
来源:高工锂电 点击查阅详情
比亚迪电池外供占比突破20%,从“自供”走向“超级供应商”
尽管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增速有所放缓,但这家以电池起家的企业,正凭借核心优势在全球化动力电池供应赛道上实现新的跨越。
今年前三季度,比亚迪累计销量达326万辆,同比增长18.6%,看似稳健的数字背后,却藏着一个关键转折——第三季度销量111.42万辆,同比下降1.82%。早已感知这一状况的比亚迪,在9月份,将全年销量目标从550万辆下调至460万辆,减少了90万辆。
来源:点击查阅详情